一、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科技矿场建立
2024年1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与国家能源集团神华地质勘查公司正式签署“科技矿场”校企合作协议,校长刘波、地测学院院长代世峰与神华地质勘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延波共同签署了该协议(图1),开启了实践育人模式的新篇章。依托该平台,校企双方通过联合指导毕业实习、共建双导师制、协同攻关科研课题等深度合作,推动产教融合迈向新高度,为建设一流的“科技矿场”努力奋斗。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师生在全国性竞赛、教学成果评选中屡创佳绩,更培养出一批“理论扎实、技能过硬、创新力强”的行业后备人才,为校企协同育人提供了示范样板。

图1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科技矿场”协议签署
二、校企共建“科技矿场”,打造“双导师制”育人新模式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紧扣国家能源行业需求,以“科技矿场”为纽带,与国家能源集团神华地质勘查公司构建了“全链条”协同育人机制。校企双方不仅联合建设了涵盖煤炭资源勘查、绿色勘查技术的实践教学基地,更创新实施“双导师制”:自2024年3月起,神华公司选派9名技术骨干供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校外导师选择,并深度参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实现了“企业导师全程介入、校内外资源协同发力”。
在毕业实习环节,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24届70余名本科生走进神华地质勘查公司一线(图2),依托企业真实项目完成实习任务。企业导师围绕“煤炭资源绿色勘查”、“清洁能源”等课题,指导学生对煤炭资源勘查工程布置、行业规范与要求等实践环节进行实操,进而解决实际问题。一名参与实习的学生感慨:“企业导师手把手教我们勘查工程布置,还带我们参与项目实践,这种‘实战化’培养让课本知识真正落地生根。”

图2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24届本科生在神华地勘公司毕业实习
三、以赛促学显成效,师生共创新佳绩
在“科技矿场”与“双导师制”的双重赋能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育人成果捷报频传。2024年10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团队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中勇夺“野外地质技能”与“地质技能综合应用”两项二等奖(图3),本届竞赛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吸引了全国80所高校的201支队伍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竞争异常激烈。获奖团队成员表示:“神华地勘的导师在创新实践训练中指导我们掌握了地质勘查技术,这些技能直接转化为比赛中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资源勘查工程教师团队深度融合企业工程案例的教学改革也获得行业高度认可。由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牵头完成的《新理念下煤炭地质创新型人才内涵式培养探索与实践》项目,荣获2024年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图3)。值得一提的是,该成果中“科技矿场”体现的校企双导师协同指导的创新模式被评审专家盛赞。


图3 科技矿场支撑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获奖
四、未来展望:深化产教融合,共绘行业育人新蓝图
“科技矿场”的阶段性成果,不仅验证了校企协同育人的可行性,更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推动神华企业导师参与课程建设、联合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并依托企业项目孵化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构建‘产学研创’一体化培养体系。”
国家能源集团神华地质勘查公司党委书记作为企业导师代表表示:“通过担任创新训练导师和毕业设计导师,我们能够更精准地将行业需求反馈到人才培养中。许多学生的毕业课题直接服务于企业技术升级,这种‘双向奔赴’实现了校企资源的高效对接。”
从“科技矿场”协议落地到双导师制开花结果,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以“企业走进课堂、学生扎根一线”的育人实践,探索出了一条产教深度融合的特色路径。未来,专业将继续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为己任,深化校企协同机制,为行业输送更多“下得去、上手快、后劲足”的新时代地质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