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学校主页 OA
首页 - 教学科研 - 本科生教育 - 正文
 
2020版本科培养方案
 
2021年09月17日 16:09:08
 

 

地质工程专业2020版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基础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土工程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接受相关的工程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地质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研发、工程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预期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后具备优秀地质工程师的素质和能力,能够在地质工程及相关领域担任业务骨干或技术负责。

学生毕业5年后应达到如下目标:

1. 具备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

2. 掌握地质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地质信息采集、处理、成果加工与分析等能力。

3. 具有应用不同方法和手段查明工程地质条件、运用专业理论分析和解决复杂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能成为本专业的工程师,并具有创新潜质。

4. 熟悉工程经济和项目管理。

5. 具有团队协作、创新和科学探索精神,具备良好的的职业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6. 具有国际视野。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通识教育课和专业教育课的学习,以及相关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地质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1 掌握从事地质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

1.2 掌握从事地质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

1.3 掌握从事地质工程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

1.4 能够运用前述知识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地质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掌握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

2.2 掌握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

2.3 运用前述课程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分析复杂工程地质问题。

2.4 依据规范规程评价分析结果,获得明确结论。

3. 设计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复杂的地质工程问题设计可行的、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并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通过课程设计,掌握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的基本原理、方法、思路和流程。

3.2 针对具体工程实例,提出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的方案。

3.3 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3.4 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地质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实验设计、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针对复杂工程地质问题,能够利用工程地质科学原理与方法设计(进行)实验,获取各种参数。

4.2 统计分析与解释所得数据和结果。

4.3 根据行业规范要求,通过信息综合得到符合工程实际、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针对复杂的地质工程问题,能够采用现代测试技术、信息科学以及计算机数值模拟手段与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具有开发、选择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

5.2 能够应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必要的数据。

5.3 在了解相关软件基本原理,理解其适应性与局限性基础上,能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对复杂工程地质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利用地质工程的专业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与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法律与道德责任。

6.1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职业和行业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等背景知识。

6.2 应用上述背景知识,合理分析复杂工程地质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6.3 评价上述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复杂地质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及其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理解针对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2 在理解上述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评价。

8. 职业规范:具有较强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8.2 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8.3 在上述理解的基础上,能够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的角色。

9.2 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承担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复杂地质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够就复杂工程地质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

10.2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与不同行业、不同国籍(跨文化)的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与地质工程相关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 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及时了解地质工程最新理论、技术及国际前沿动态。

12.1 了解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技术知识,具有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 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是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其它辅助教学过程来实现的。根据毕业基本要求,设置了相应的教学环节。

三、主干学科与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地质资源与工程。

专业核心课程: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岩体力学、土力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学、岩土钻掘工程学、岩土工程勘察、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岩土测试技术等。

四、最低毕业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结构

类别与性质

最低学分要求

学分数

占理论教学总学分比例

理论教学环节

通识教育

必修

61

47%

选修

8.5

7%

小计

69.5

53%

专业教育

工程(学科)基础类

14

11%

专业必修类

33

25%

专业课程组

6

5%

国际化课程

2

2%

专业任选类

6

5%

小计

61

47%

合计

130.5

100%

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育

必修

41

选修

0

小计

41

创新创业教学环节

双创教育

必修

3

选修

2

小计

5

毕业最低总学分数

176.5

五、核心课程先修逻辑关系图

六、学制

四年

七、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教学院长:李军 副教授    专业负责人:孙红福 副教授


地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进程表

 主修  | 2020  | 本科  | 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176.5 学分

课程模块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课外学时

开课学期

是否必修

集中

分散

通识教育

思政类

U109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8

36

 

 

 

12

1

U109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40

32

 

 

 

8

2

U10900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40

32

 

 

 

8

3

U109004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64

48

 

 

 

16

4

U1090050

形势与政策1

0.25

8

8

 

 

 

 

1

U1090060

形势与政策2

0.25

8

8

 

 

 

 

2

U1090070

形势与政策3

0.25

8

8

 

 

 

 

3

U1090080

形势与政策4

0.25

8

8

 

 

 

 

4

U1090090

形势与政策5

0.25

8

8

 

 

 

 

5

U1090100

形势与政策6

0.25

8

8

 

 

 

 

6

U1090110

形势与政策7

0.25

8

8

 

 

 

 

7

U1090120

形势与政策8

0.25

8

8

 

 

 

 

8

U109013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2

32

28

 

 

 

4

2

要求学分: 16

信息类

U104001A

计算机技术及人工智能基础A

2.5

40

24

 

 

 

16

1

U104004A

C语言程序设计A

3

48

48

 

 

 

 

2

要求学分: 5.5

导学类

U1020010

地球科学导论

1

16

16

 

 

 

 

1

U105002B

经济管理概论B

1.5

24

24

 

 

 

 

1

U111002B

能源开发概论B

1

16

14

2

 

 

 

1

学科导论课

要求学分: 1

要求学分: 4.5

综合类

U1100030

劳动通论

 

32

32

 

 

 

 

5

U1300020

大学生心理健康

 

32

20

 

 

 

12

1

U130003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4

20

 

 

 

4

2

U1300040

大学生就业指导

 

24

16

 

 

 

8

6

U1300050

大学生安全教育

 

16

 

 

 

 

16

1

U1300060

创业基础

 

32

 

 

 

 

32

5

 

课程模块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课外学时

开课学期

是否必修

集中

分散

通识教育

军体类

U1130010

大学体育1

1

36

32

 

 

 

4

1

U1130020

大学体育2

1

36

32

 

 

 

4

2

U1130030

大学体育3

1

36

32

 

 

 

4

3

U1130040

大学体育4

1

36

32

 

 

 

4

4

U1300010

军事理论课

2

36

28

 

 

 

8

3

要求学分: 6

外语类

U1080010

大学英语1

3

48

48

 

 

 

 

1

U1080020

大学英语2

3

48

48

 

 

 

 

2

U1080030

拓展英语1

1

16

16

 

 

 

 

3

U1080040

拓展英语2

1

16

16

 

 

 

 

4

要求学分: 8

数理类

U107003B

高等数学A1

6

94

94

 

 

 

 

1

U107004B

高等数学A2

6

96

96

 

 

 

 

2

U1070060

线性代数

3

48

48

 

 

 

 

2

U107007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48

48

 

 

 

 

3

U1070080

大学物理1

4

64

64

 

 

 

 

2

U1070090

大学物理2

3.5

56

56

 

 

 

 

3

要求学分: 25.5

通识教育选修类

艺术鉴赏类

要求学分不少于1

哲学思辨类

要求学分不少于1

社会科学类

任选

经济管理类

任选

信息技术类

任选

语言文学类

任选

大学体育类

任选

创新创业类

任选

思政教育类

任选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

任选

要求学分: 4

要求学分: 69.5

专业教育

工程(学科)基础类

U2021240

普通地质学

2

32

26

6

 

 

 

2

U2024030

测量学基础

2

32

28

4

 

 

 

4

U203001A

大学化学A

3

48

40

8

 

 

 

3

U204004C

工程制图C

3

48

40

8

 

 

 

3

U206007D

工程力学D

4

64

60

4

 

 

 

4

要求学分: 14

专业必修类

U202111A

构造地质学A

3

48

38

10

 

 

 

4

U202119B

矿物学(含晶体光学)B

3

48

38

10

 

 

 

3

U202122B

煤田地质学B

2

32

26

6

 

 

 

6

U2021300

岩石学

3

48

38

10

 

 

 

4

U2023010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2

32

32

 

 

 

 

4

U202307A

工程地质学A

3

48

42

6

 

 

 

5

U202309A

环境地质学A

2

32

28

4

 

 

 

6

U2023120

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

2

32

32

 

 

 

 

6

U202320A

水文地质学基础A

3

48

40

8

 

 

 

5

U2023260

岩体力学

2

32

32

 

 

 

 

5

U2023280

岩土工程勘察

2

32

32

 

 

 

 

6

U2023290

岩土钻掘工程学

2

32

28

4

 

 

 

7

U206010B

结构力学(地质工程)

2

32

32

 

 

 

 

5

U206011B

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地质工程)

2

32

28

4

 

 

 

5

要求学分: 33

专业课程组

工程地质课组

U2023060

工程地质数值模拟

2

32

22

10

 

 

 

7

U2023250

土力学

2

32

32

 

 

 

 

5

U2023270

岩土测试技术

2

32

32

 

 

 

 

6

要求学分: 6

水文地质课组

U2023020

地下水动力学

2

32

32

 

 

 

 

5

U2023180

水文地球化学

2

32

30

2

 

 

 

5

U2023300

专门水文地质学

2

32

32

 

 

 

 

6

要求学分: 6

要求学分: 6

国际化课程

U2023160

水工地质前沿(全英文)

1

8

8

 

 

 

 

6

U2023190

水文地球化学前沿(全英文)

1

8

8

 

 

 

 

6

U2023230

水资源管理和利用进展(全英文)

1

8

8

 

 

 

 

6

要求学分: 2

 

课程模块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课外学时

开课学期

是否必修

集中

分散

专业教育

专业任选类

U202221B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B

2

32

24

8

 

 

 

6

U202300B

地理信息系统B

2

32

16

16

 

 

 

5

U2023030

地下水环境评价

2

32

32

 

 

 

 

7

U2023040

地下水溶质运移理论

2

32

20

12

 

 

 

6

U2023050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2

32

28

4

 

 

 

6

U2023110

环境质量和风险评价

2

32

32

 

 

 

 

7

U2023130

人工智能与数学地质

2

32

16

16

 

 

 

7

U2023140

生态水文学

2

32

32

 

 

 

 

5

U2023150

水分析化学与实验

2

32

20

12

 

 

 

6

U2023170

水文环境地质模拟技术

2

32

22

10

 

 

 

6

U2023310

专业英语(地质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1.5

24

24

 

 

 

 

7

U2025190

遥感导论

2

32

32

 

 

 

 

6

要求学分: 6

要求学分: 61

实践教育

思政类

U3090010

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1

1

 

 

 

1

 

 

2

U3090020

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2

1

 

 

 

1

 

 

3

要求学分: 2

军体类

U3300010

军事技能训练

2

 

 

 

2

 

 

1

要求学分: 2

信息类

U304001A

计算机技术及人工智能基础上机实践A

0.5

 

 

 

 

24

 

1

U304004A

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践A

1.5

 

 

 

 

40

 

2

要求学分: 2

外语类

U3080010

大学英语实践1

1

 

 

 

1

 

 

1

U3080020

大学英语实践2

1

 

 

 

1

 

 

2

要求学分: 2

数理类

U3070010

大学物理实验1

1

 

 

 

 

34

 

2

U3070020

大学物理实验2

1

 

 

 

 

30

 

3

要求学分: 2

 

 

课程模块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课外学时

开课学期

是否必修

集中

分散

实践教育

专业类

U3021020

地学认识实习

2

 

 

 

2

 

 

2

U3021030

地质填图实习

6

 

 

 

6

 

 

4

U3023010

毕业设计(论文)(地质工程)

13

 

 

 

13

 

 

8

U3023020

毕业实习(地质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3

 

 

 

3

 

 

7

U3023030

基础工程设计

2

 

 

 

2

 

 

6

U3023050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

2

 

 

 

2

 

 

6

U3023080

专业综合设计(地质工程)

3

 

 

 

3

 

 

7

要求学分: 31

要求学分: 41

创新创业教育

必修类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要求学分: 3

要求学分: 3

选修类

大学生学科竞赛

任选

学术研究及论文发表

任选

科技创新与发明

任选

毕业设计(论文)结合科研

任选

学术交流活动

任选

社会
调查

任选

研究性实验项目

任选

创业训练与创业实践项目

任选

创新教育课

任选

创新创业类

任选

要求学分: 2 

要求学分: 5

要求学分: 176.5

 


辅修地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进程表

课程模块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总学分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开课学期

是否必修

专业教育

专业类

U2021240

普通地质学

2

32

26

6

2

U202119B

矿物学(含晶体光学)B

3

48

38

10

3

U202111A

构造地质学A

3

48

38

10

4

U2021300

岩石学

3

48

38

10

4

U2023010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2

32

32

 

4

U206010B

结构力学(地质工程)

2

32

32

 

5

U206011B

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地质工程)

2

32

32

 

5

U202320A

水文地质学基础A

3

48

40

8

5

U202307A

工程地质学A(荣誉课程)

3

48

42

6

5

U2023260

岩体力学

2

32

32

 

5

U2023250

土力学

2

32

32

 

5

U2023120

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

2

32

32

 

6

U2023280

岩土工程勘察

2

32

32

 

6

U2023270

岩土测试技术

2

32

32

 

6

U2023060

工程地质数值模拟

2

32

22

10

7

合计

35

560

500

60

 

 

 


测绘工程专业2020版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职业道德和国际视野,能在国家基础测绘、矿山与地下工程、工程建设、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地理信息服务等领域从事测绘项目的设计、实施、开发、研究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预期目标如下:

1. 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安全与健康理念、国际视野与创新精神,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良好的职业道德,能积极服务于国家与社会。

2. 能够在国家基础测绘、自然资源、建筑工程、矿山与地下工程、地理信息服务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开发、工程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具有注册测绘工程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胜任注册测绘师的工作。

3. 具备有效沟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能在设计、生产、研发和多学科团队中担任组织管理骨干或技术负责人角色,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及领导力。

4. 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适应测绘工程技术的发展,具备胜任更高级别工作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通识教育课和专业教育课的学习,以及相关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力学、制图等数理和工程基础知识及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将相关知识用于复杂测绘工程问题描述、建模、求解、推演、分析的能力,将其用于基础测绘、矿山及地下工程测量、地理信息服务等复杂测绘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和综合。

1.1 掌握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并能用于表述基础测绘、矿山与地下工程测量、地理信息服务等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2 掌握工程基础知识,能够针对基础测绘、矿山与地下工程、地理信息服务等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建立适宜的数学模型并能进行求解。

1.3 能够将测绘专业知识、数学模型方法应用于推演、分析测绘专业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解决基础测绘、矿山及地下工程测量、地理信息服务等复杂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

1.4 能够将自然科学、工程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基础测绘、矿山及地下工程测量、地理信息服务等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和综合。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数理逻辑思维,识别、分析、表达复杂测绘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和主要技术问题,通过信息检索、文献研究分析和相关科学、工程原理,认识到复杂测绘问题具有多种解决方案,能够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并进行多方案的对比分析,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数理逻辑思维模式,识别、分析、判断、表达复杂测绘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和主要技术问题。

2.2 能够正确表达复杂测绘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2.3 能够通过信息检索、文献研究分析和相关科学、工程原理,认识到复杂测绘问题具有多种解决方案,并能够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2.4 借助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知识和文献资料,能够研究分析复杂测绘工程方案中的影响因素、关键环节和方案可行性,并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对比分析和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针对复杂测绘工程的目标、任务和需求,兼顾考虑社会、安全、法律、文化、环境等因素,能够设计、开发基础测绘、矿山及地下工程测量、地理信息服务等领域特定需求和复杂测绘工程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案,并能体现创新意识。

3.1 面向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等复杂工程的需求,能够掌握测绘工程全周期、全流程的设计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 能够根据复杂测绘工程的目标和需求,设计、开发满足基础测绘、矿山及地下工程测量、地理信息服务等工程需求的测量方案、精度评定等关键环节的设计。

3.3 具备根据复杂测绘工程进行测绘方案设计的能力,并能体现创新意识。

3.4 能够针对不同测绘工程问题的应用需求在测绘方案设计中考虑社会、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制定出满足国家及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合理方案。

4. 研究:能够基于测绘及相关学科理论采用数理逻辑和科学方法对基础测绘、矿山及地下工程测量、地理信息服务等领域复杂测绘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具备创新性实验设计、数据获取、处理分析与解释的能力,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运用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分析复杂测绘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

4.2 具备基于测绘专业理论、针对复杂测绘问题选择合理的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4.3 能够按照研究路线进行创新性实验,包括实验组织、数据获取、数据处理。

4.4 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测绘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测绘技术与仪器和测绘地理信息相关软件,对基础测绘、矿山及地下工程测量、地理信息服务等领域中的复杂测绘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设计、预测与模拟,开发专门工具,将其应用于形变灾害的监测、预测和模拟,以及地理信息服务中的数据获取及分析,并理解其局限性。

5.1 了解全站仪、无人机等现代测绘仪器,人工智能基础,北斗、遥感信息资源处理软件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能够针对复杂测绘工程,开发、选择并使用恰当的测绘技术和仪器,并理解其局限性。

5.2 具备现代测绘仪器、遥感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地理信息系统和海量数据分析软件的选择和使用能力,能够对基础测绘、矿山及地下工程测量、地理信息服务等领域中的复杂测绘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

5.3 针对矿山与地下工程建设全周期中的形变灾害、地理信息服务等复杂工程问题,能够选择、使用现代测绘工具,开发专门工具,将其应用于形变灾害的监测、预测和模拟,以及地理信息服务中的数据获取及分析,并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了解国家和测绘行业各种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基于相关背景知识合理分析、评价测绘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和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了解测绘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管理规定、工程背景知识及相关社会文化,理解其对测绘工程实践的影响。

6.2 面向矿产资源开发、工程建设、地理信息服务中的测绘问题,能够合理分析及评价测绘工程实施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测绘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减少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7.1 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认识测绘科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7.2 能够理解和评价测绘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的损害和隐患,并制定合理策略降低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爱国主义情怀、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测绘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理解测绘成果对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公众安全与社会等的影响,并自觉履行其责任。

8.1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情怀。

8.2 具备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理解测绘专业人员的职业性质,掌握测绘相应的规范和法规,能遵守测绘行业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8.3 理解测绘工作人员对公共安全、健康、福祉、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理解测绘成果对国家安全、领土完整的重要性,能够在测绘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9. 个人和团队:具有良好的组织、沟通、协调、管理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能在多学科协同及团队中胜任个体、团队成员及负责人的角色,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9.1 具备相关学科基础知识,认识到测绘对相关工程的重要性,具备与土木、环保等学科成员的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团队中合作共事。

9.2 能正确认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能够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和相应职责,能独立或合作开展测绘工作。

9.3 具有一定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胜任团队负责人的角色和职责,具备组织团队成员完成测绘工作的能力。

10. 沟通: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能够就复杂测绘工程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和回应质疑,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10.1 能够运用测绘及相关领域的知识,针对复杂测绘工程问题与测绘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和回应质疑,掌握报告和设计文稿的撰写方法和陈述发言技巧。

10.2 掌握一门外语和测绘专业词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献资料、使用工具和参加学术会议了解测绘领域的国际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10.3 具备外文资料检索、外语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就工程测量、地理信息服务、测绘数据管理等复杂工程问题在跨文化的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掌握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理解其在复杂测绘工程问题中所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并能在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多学科环境中进行测绘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设计中应用。

11.1 掌握测绘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测绘工程管理的主要流程和内容,了解测绘工程项目经济决策方法。